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在这草长莺飞的美好春光里,我们齐聚雁栖湖畔,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慈善榜典礼,发布慈善榜单,盘点展示过去一年的慈善成就,传播榜样的力量,吸引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中国慈善事业和推动社会进步。在此,我谨代表《公益时报》社,向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将要获得荣誉称号的个人和企业、机构、项目表示衷心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公益时报》和慈善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自2004年创办中国慈善榜活动以来,我们坚持用数据说话,记录中国企业、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大额善举;坚持“慈善不问动机”、坚持“旗帜鲜明地扬善”,坚持用“榜样的力量”,发掘中国慈善捐赠的精神文化内涵,营造慈善氛围,为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进步和创造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做出积极的努力。
中国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从数据来看,过去六年,我国的社会捐赠总量平衡在每年1000亿元左右,其中大额捐赠长期占据大幅比例。2016年度,公众捐赠总量虽然较比2015年度增速了20多亿,但占比仍在7%以下,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及精英人士的大额捐赠占幅接近93%,企业家捐赠依然是社会捐赠中的主导力量。
翻开我们手中的中国慈善家和慈善企业榜单,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企业家对于慈善事业的贡献有目共睹:世纪金源的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捐赠4.5亿元、宁夏宝丰集团董事长党彦宝赠额2.2亿元、传化集团股东承诺捐出价值30亿元……亿元及以上的单笔捐赠近30笔:重庆伯恩集团董事长熊新翔捐资1亿元、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捐款1亿元等。
新一批大额公益捐赠的持续涌现,彰显了中国企业家的时代特征,中国企业家展示的面貌,既是在商业领域纵横驰骋的一代枭雄,也是在公益领域不断发力的时代英雄,我们可以明确地向社会宣告,中国慈善家的群体正在形成。
中国企业家对于社会进步的精神更应记录,他们不断寻找机会、创造财富,在经济领域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随着财富的积累,又开始思考财富的终极意义:他们愈发意识到价值观和使命感的重要性,除捐赠资金量加大外,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从使命感意识的产生到单纯的资金捐赠再到切身参与社会事务;从慈善的个体行为到家族行为再到影响整个企业甚至行业的上下游;中国企业家在行善方式、慈善项目等不同方面,引导社会创新、提高社会效率的成效愈发凸显。
中国公益组织迎来大发展
翻开我们手中的基金会榜单,我们可以明确地体会到,中国公益组织有效回应了社会诉求,更积极地规范捐赠款物使用,健全组织结构治理,强化信息公开,增强服务意识,获得了更多捐赠人的信任:中国扶贫基金会接受捐赠4.71亿元、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收入4.47亿元、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筹集资金4.27亿元、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捐赠收入3.37亿元、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捐赠收入近2亿元……
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公司基金会和私人基金会积极探索专业化、现代化的捐赠模式,贡献巨大: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在2016年度公益支出3.48亿、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支出3.03亿元、河仁慈善基金支出2.81亿元、爱佑慈善基金会支出2.24亿元、老牛基金会支出1.67亿元……
早在2004年,第一张中国慈善榜发布,也是《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的那一年,全国各级登记的基金会不到1200家,而到今天,这个数字已经接近6000家。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观察到,从起步的为捐赠人服务,到中间的设立品牌项目,发展到现在“以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为使命”,只是短短十几年的时间。
多元化公益格局正在形成
14年的坚持,我们用数据记录和观察,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看到,公益项目不断创新,从传统的教育、医疗、扶贫,向更多方面的社会服务领域延伸,在能力提升、社会工作、社区建设、救灾救济、心理援助方面呈现了更多的项目;而且以推动社会企业建设中核心的项目也正在进入公众视野。
我们看到社会组织不断升级,从以服务捐赠人为主导的理念,转变成以社会问题为中心,通过提升对困境群体的服务水平来吸引捐赠人,中国的公益事业不断提升资产化和市场化的水平,公益资产不断增量和多元化。
我们看到社会参与的广泛,无论是精英人士,还是学者、传播机构,都在身体力行,或亲力亲为参与公益活动、或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开拓个性化的公益项目。
我们看到制度保障的完善,《慈善法》的出台,重塑了慈善领域的运行规则,为社会各界成立慈善组织提供了法律意义上的制度性保障,也为财富人士开展慈善信托建立了法律基础。
我们看到,在这个多元的公益生态中,各个方面都在坚定不移地推行“共享·共赢”,都在努力地增进民众福祉,都在以己之力推进社会的正义与公平。
接下来,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在经济和慈善事业发达国家,有的国家过去六年平均每年都达到2万亿人民币左右的社会捐赠总量,其中来自公众和家庭的捐赠占幅长期处于70%-80%之间。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有发达国家的年度社会捐赠总量达到GDP的1.44%,而我国社会捐赠总量是GDP的0.03%,所以,我们除了向发达国家学习科技、军事外,在社会领域,更需要不断激发和提升我国公众的捐赠热情。
我们看到中国慈善榜上企业家的公益作为,看到了中国慈善家参与社会建设的强烈愿望,这些都体现在数据上:几百万、几千万、几亿、几十亿的捐赠数额,股票、股权、产权等捐赠形式,都为我们今天从事公益事业的人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编制榜单的核心,就是为了发掘榜样的力量,影响公众参与。寻找榜样,是我们的使命;传递力量,让榜样的力量直抵人心、催人奋进是我们的格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强国,也是慈善强国。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各位16年来与《公益时报》的并肩,感谢各位14年以来对中国慈善榜的支持,每年这个时间我们邀请大家相聚,就是为了发掘榜样的力量,传播榜样的力量。再次祝贺所有获得荣誉的各位,你们是道德高尚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是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的人!是这个和平年代的英雄!
最后,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慈善家和慈善企业喝彩!为中国公益组织助力!为慈善明星鼓掌!为公益项目点赞!为每一个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人和事感恩!
榜样让慈善更有力量!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公益时报》社社长
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