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慈善之声(三)
来源:中国慈善联合会 发布时间:2021-03-23

3月4日,2021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各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齐聚北京,建言献策、共商国是。让我们来看看今年的两会有哪些关于公益慈善的发言与提案。

刘永好:搭建乡村振兴公益平台群,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董事长)

一、关于从光彩扶贫到乡村振兴,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提案提案指出,随着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也升级成为“万企兴万村”行动。刘永好建议,发起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倡议,鼓励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引领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搭建乡村振兴公益平台群,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二、关于乡村振兴绿领人才培育的提案近几年,不少农牧企业已经做了很多公益性的乡村人才培训和创业项目扶持,在新型农民培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新希望从2018年起开展“十万绿领新农民培训计划”,计划五年内公益培训十万绿领新农人。截至2020年底,已经完成线下培训1500多场,精准培训技术农民近7万人。刘永好建议,通过补贴和配套条件建设,实施“农业人才下乡”计划,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行“引企入教”改革,降低企业参与办学难度,推动新农民职业教育的学历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三农专业。加强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的培育,引导涉农企业输出成熟的农业人才培养方法和产业管理经验,关注乡村人才梯队建设。增强投身乡村振兴人才的荣誉感,引导社会对“绿领”新农人的身份认同。(澎湃新闻)

雷鸣强:建议加大对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扶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雷鸣强认为,当前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建设的民办占比仍然比较低;一些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薄弱,少数场馆基本依靠创办者自己掏钱维持,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强;大多数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阅读资源内容较少等现象。雷鸣强提出七点建议:一是规范准入。制订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等文化场馆登记管理办法;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加大政府向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等文化场馆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二是简化审批。进一步简化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等文化场馆的审批手续,及时审批发放准入执照。三是政策扶持。制定出台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等文化场馆涉及税收、信贷、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刚性配套政策,形成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事业的扶持体系。四是完善管理。进一步规范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等文化场馆的法人登记,引导完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督导考评制度。五是公平对待。在行业准入、资质评定、人员培训,以及文化交流、合作、奖励、政府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等文化场馆与国有文化场馆同等待遇。六是强化保障。进一步把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等文化场馆建设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到各级政府考核内容。七是搭建平台。进一步搭建人才培养交流平台,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以文化志愿服务方式到乡村民办公益性图书馆(室)等文化场馆开展业务辅导。(中国青年网)

王文银:建议各高校依法支持学生的动物保护公益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文银称,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高校对学生成立动物保护社团的态度比较消极,主要表现为对校园流浪动物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驱逐和消杀,同时拒绝成立学生动物保护组织并阻止学生自发的流浪动物救助活动。王文银认为,高校及团委应当批准学生成立动物保护协会的申请,并对学生的公益性动物保护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培育学生的动物保护慈善意识是高等院校的育人使命,即使做不到将动物保护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至少不应禁止学生志愿者组织起来从事动物救助公益活动。王文银建议,各高校依法批准学生动物保护组织的成立申请。(央广网)

丁洁:助力慈善和医保无缝对接,共护罕见病治疗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

丁洁说,现阶段,我国仍存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障水平差异较大、罕见病患者分布不均等问题,罕见病高值药还不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医疗保障政策和支付标准。

丁洁表示,在过去一年的调研中发现,慈善参与救助罕见病患者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她说:“慈善救助在罕见病支付中,需要与医保政策无缝对接,才能让患者快速获得帮助,而不是有了疾病再发动社会临时解决问题。需要有一个持久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制。”例如,民政、医保、卫健委、财政等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保证工作流程顺畅,避免职责不清和政策不能落地。还需要建立对接机制,即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互助组织与政府的基本医保体系相对接的工作机制,确保善款和救助资金有序进入医疗支付机制。在建立操作机制中,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工作制度、制定操作流程,明确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谁来发、发给谁、怎么发等操作方法和细节。

此外,在严格遵守《慈善法》的基础上,整合社会互助资源。随着社会进步和网络化发展,出现了一批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自发互助组织,需要政府引导、加强监管、有序纳入多方支付机制。(中国网)

俞敏洪: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当下,我国大城市经历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其中有很多流动儿童,有些与父母随迁大城市,有些留守乡村,还有一些在随迁和留守之间不断艰难地转换,这些儿童在教育和成长方面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为此,俞敏洪提交《关于切实保障超大城市流动儿童平等受教权利的提案》,他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学。此外,将“就读率”的稳步提升作为衡量各地教育部门落实流动儿童入学情况的关键指标。他还建议要保障流动儿童入学待遇同城化,超大城市的公立学校应加大对流动儿童的学位供给,在职业教育方面,全面解除流动儿童报考职业学校限制。“要关注流动儿童特殊需求,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解决流动儿童校外学习问题。建议发动社会力量,积极为流动儿童营造平等、温暖的环境,积极促进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共同学习成长,避免出现‘群体隔离’。针对流动儿童在音体美德素质教育方面的突出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开展专项活动等形式,引入公益组织参与流动儿童的全面教育,倡导社会各界加大对流动儿童长期化、固定化、个性化帮扶,让流动儿童‘留得下、待得住’,保障流动儿童受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俞敏洪表示。(经济观察报)

两会代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动能

近年来,各地加强了对城乡公共文化的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发挥效能上仍受不少因素制约。

“资金保障差距较大,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设施建设仍有空白,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花亚伟表示,乡村文化建设还有许多短板需要补齐。

对此,花亚伟建议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继续通过督导、考核、暗访等形式,推动落实最新修订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他还建议: “鼓励村干部、新乡贤、乡村文化能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挖掘培育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

“创新思维拓宽渠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梁留科也表示,应积极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公共文化。可以鼓励和扶持个人兴办各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书屋等,政府可通过资金扶持和授予荣誉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以此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中国新闻网)

两会代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

“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户外劳动服务站点建设,让户外劳动者群体充分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焦开河和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王树芬不约而同地呼吁。以环卫工人、出租车驾驶员、快递员、社区志愿者等为代表的户外劳动者群体,经常面临着“吃饭难、喝水难、如厕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2016年起,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至今建起服务站点超7.1万个,服务户外劳动者群体4374.3万人。为促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更好发展,焦开河委员建议,推广建设银行依靠网点资源打造“劳动者港湾”的经验,同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政府行为引导更多行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贡献有效资源、广泛参与,将开放共享作为公共服务的延伸,推动各行各业建立多元化开放共享服务体系。王树芬代表提出,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加大资金投入,推进职工驿站服务项目多元化、服务质量精准化。同时,加大工会与企业共建共享力度,协力解决工作人员不足等问题。(工人日报)


责编:范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