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对慈善工作的启示
来源:宁波市北仑区慈善总会 作者:吴秀琴 发布时间:2021-06-07

四月的延安,沐浴在阵阵的槐花清香里。这个时节,延安到处都是一派安宁而美好的景象,走在枣园的石砖小道上,听讲解员娓娓讲述,当年,毛主席带领着革命队伍踏上延安这片贫瘠的土地的时候,延安的人民群众是如何的热情相迎,朴实而善良的延安人宁可自己忍饥挨饿,宁可就野菜啃窝窝头,也要捧出家里最好吃的油糕、鸡蛋,捧出米缸里剩下的最后一点小米,全部交给红军队伍。在延安艰苦的岁月,毛泽东带领红军队伍和人民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打井开渠,吃小米饭,穿粗布衣,住土窑洞,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就是在这样的同甘共苦中结下的。

bccadc72e8cf1e00e1e6f6f5c16cd731.jpg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传统与时代在这里交织,革命与慈爱在这里凝炼。延安精神内涵中有一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西安市慈善会便是将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慈善工作中发挥到了极致。在与西安市慈善会交流座谈过程中,西安市慈善会常务副会长卫东梅讲述了几则慈善暖心故事,让我们为之动容。其中一位68岁的老人孙靖因为儿子患病曾接受过社会的帮助,5年前他来到西安开了家修鞋店,这些年他将挣的辛苦钱都捐给了西安市慈善会,用余生默默偿还“人情债”。孙靖老人的儿子已经去世,自己也轮为失独老人,日子过得相当清苦。面对他的强烈善愿,西安市慈善会的工作人员不忍拒绝,但他们的做法是:在慈善会建立独立账户,将孙靖老人的每一笔捐款都悉数保管,等哪一天他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了,再将他的捐款用于救急,解决他本人的生活困难。老人的善举值得我们点赞,西安市慈善会善巧方便的做法更值得我们称道——设身处地为捐款人考虑,用心用情为老人着想,体现的就是一种大爱的服务精神。

慈善工作本身也是一项服务性质的工作,服务于社会困难群体,同时也服务于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的慈善人。护全行善者的善念,顾及受助者的尊严,做好每一处细节服务,这是对慈善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我们慈善从业者理应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对待工作,有一颗悲悯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来慈善机构求助的那些人,他们带着的是一份对“慈善”的信任,其实不是他们来“求”,而是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去帮助他们,因为他们也是“人民”中的一员,也是我们慈善工作服务的对象。

春天是美好的,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充满春天气息的延安,通过对延安精神的解读,我个人的感悟是:慈善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应该是一种信仰,就像延安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劳动人民的信仰一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慈善作为一种能够肃清社会风气、弘扬传统美德的力量,更需要被慈善从业者发扬光大。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应当像播撒阳光和空气一样,将这种精神进一步宣传出去、弘扬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为社会慈善事业贡献个人的力量。

ff2ad579d48083a3941e71e8df7e9fdb.png

责编:史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