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央媒纷纷点赞海盐“金粟缘人”七年来每年如约向海盐县慈善总会匿名捐款700万元的善举。“金粟缘人”等公益慈善力量的涌现,是基于海盐县慈善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和透明化的发展理念与实践。海盐县慈善总会始终把公信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创新举措,通过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慈善救助、监督管理等三项机制全力打造“阳光慈善”,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感召力。2020年全县共募集慈善资金3302.08万余元,创总会历年新高,有1644家(次)集体(含企业)参加,有87553人(次)个人参与。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资金3056.99万元,受惠群众达15062人次。
一是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确保慈善机构在阳光下运作
建立海盐特色的慈善运行网络和组织体系,在“一级法人、三级管理”、“镇募镇用、村募村用”的工作机制基础上,健全完善了以“一章程两办法”为核心的县、镇、村三级资金募集使用管理和组织管理运行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运作程序,建立完善慈善机构的救助评议公示制度、三级审批制度、救助效果评估回访制度,坚持会长办公例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监督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在资金的收支上,严把“进”“出”关,对每一笔慈善捐款都坚持开具捐赠收据、及时入账;对每一笔救助必须通过规范程序,最后由受助对象凭身份证签字(盖章)领取,做到账票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同时,每年都自觉接受审计机构审计,并延伸审计下属9个镇(街道)慈善分会,将审计结果报理事会,接受监督,并通过每年的工作考核、培训指导、调研督查、总结交流、激励表彰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强化执行力,使慈善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完善慈善救助机制,确保慈善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明确慈善资金使用范围。县慈善总会办公经费与人员工资由县财政全额保障,杜绝从慈善捐款中列支,确保慈善捐款专款专用。海盐县各级慈善资金的使用实施年度救助预算制度,以“量入为出”为原则,优化各个慈善救助项目。以救助项目“品牌化”、救助模式“多元化”、救助力度“最大化”、救助工作“精准化”为目标,着力提升慈善救助能力。探索建立“物质”与“精神”同步、“奖”“助”结合的全程助学套餐;精心打造“输血”“造血”与“保险”三结合的助困新模式;重视发挥“邮善邮乐”慈善超市平台的帮扶作用;在全省率先建成慈善双基地,整合慈善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对接服务需求、助力精准脱贫。2019年5月,在浙江省第十次慈善工作经验交流(论坛)会上,海盐作为全省慈善工作典型作了交流发言。2019年8月,中国社区报全文刊发了《海盐慈善帮扶基地“三扶合一”促精准脱贫》,点赞海盐模式和做法。
三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慈善事业依法规范发展
主动接受媒体监督、社会监督、行政监管。通过电视台、报社、海盐新闻网、《海盐慈善报》、《慈善简报》、海盐慈善网、海盐慈善微信、慈善文化长廊及时发布慈善信息和工作动态,实行慈善资金收支情况定期公告制度,对所有的捐赠收入和救助支出都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告和公示,特别是对慈善救助支出明细,不仅在《海盐慈善报》上进行一季一公布,还在海盐慈善网、海盐慈善微信上“一月一晒”,获得了第二届浙江慈善优秀机构奖称号、浙江慈善项目奖等。在资金管理使用、开展救助过程中,邀请捐赠人参与救助讨论和发放,增强透明性。加强募捐救助档案的归档和管理,坚持慈善档案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连续性、公开性”,经得起各方查证和历史检验。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