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民政领域改革作出具体部署。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改革措施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日,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在接受总台央视《新闻联播》专访时表示,要深化民政领域改革,推动民生保障提质增效,并提出几个具体改革方向,值得行业关注。 其中,陆治原部长在专访中的这句话,应该最令公益慈善行业兴奋,即:更好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 这句话表明,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接下来,是要“更好”发挥其作用,意味着政府要出台更积极的措施,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首先,陆治原部长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救助和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各类特殊困难群众同全体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正因如此,我们党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领导人民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划时代跨越。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这也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接下来怎么办?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强调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这一重要论断。
对此,陆治原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民政领域部署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等改革任务,这些改革任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各类特殊困难群体的深切牵挂。
那么,如何顺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和满足困难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呢?陆治原部长在采访中提出,要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下,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在完善基本民生制度上,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2.健全和完善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福利制度和保障政策。 3.更好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 4.提升各类困难群众的保障水平。 二是在社会救助上,陆治原部长共强调了两点: 1.要推进社会救助立法,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把兜底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织密织牢。 2.要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机制,推进与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的衔接并轨,通过大数据加“铁脚板”,动态监测,主动发现,及时救助。 三是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提出五个方面的举措: 1.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 2.要制定出台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制度文件,积极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 3.要加快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格局。 4.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事业。 5.发展银发经济,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