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慈善动能
来源:中国民政 发布时间:2024-11-07

  慈心为人,善行济世。慈善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脉,凝聚着温暖心灵的人间大爱,凸显了中华民族广阔的胸襟气度和积极的精神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发展慈善事业、发挥慈善作用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全国民政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慈善事业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以法兴善:在法治轨道上引领慈善前行

  慈善法,是慈善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是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法治保障。

  2016年出台的慈善法,在保护慈善参与者权益、规范慈善活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发挥慈善功能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政部积极推动慈善法贯彻落实,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涵盖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公开募捐管理、慈善信托管理等多个方面,17个省份出台地方性慈善法规,初步构建了慈善事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体系。”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适应慈善事业发展的新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2023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慈善法的决定,进一步强化了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

  “这次修法弥补了应急慈善、社区慈善、个人求助网络平台等多个法律规制的空白,细化了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公开募捐、信息公开、法律责任的规制,强化了政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责任和措施。”深度参与慈善法修改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

  今年9月5日,民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和会同有关部门新制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这3部配套规章与新修改的慈善法同日正式施行。据悉,有关慈善信托、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募捐成本、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正在积极研究制定中。

  为宣传贯彻新修改的慈善法,在民政部的指导下,各地突出地方特色,结合“中华慈善日”等时间节点,策划开展了慈善法专题培训、慈善表彰、公益集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推动慈善事业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茁壮成长:在规范与创新中壮大慈善力量

  涓滴善流,汇成江海。五年来,在慈善法的引领、规范、保障下,全社会慈善捐赠规模稳步增长,2020年首次超过2000亿元。

  这一数字的背后,是蓬勃发展的慈善力量,是凝聚增长的慈善共识:

  截至2024年8月,全国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1.5万余家,与2018年年底相比增长189%。

  截至2024年9月,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016单,与2018年年底相比增长1135.1%;信托合同总规模为239.9亿元,与2018年年底相比增长2147.7%。

  截至目前,民政部遴选指定了腾讯公益等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累计发布公开募捐信息超过17万条,募集善款总额超过500亿元,累计带动逾600亿人次网民点击,进而关注和参与捐赠。

  在慈善力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慈善事业加快了创新步伐。在互联网慈善“赛道”,数字与科技赋能让慈善信息传播更快捷、让慈善捐赠更精准,随手公益、指尖公益逐渐成为新潮流;在基层治理领域,各地以“五社联动”和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社区慈善,做好基层民政民生服务。此外,慈善参与方式更加多元,从设立慈善组织、备案慈善信托向提供慈善服务、参与志愿服务不断延伸;捐赠内容更加多样,从以捐钱捐物为主向捐赠股权、房产、知识产权不断拓展。

  民政部还实施了“阳光慈善”工程,进一步提升慈善活动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执法监督,严肃查处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等慈善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各级民政部门持续开展慈善组织(基金会)年报年检工作,加强对慈善组织善款募集管理使用全过程监管,鼓励社会监督、推进行业自律。坚持鼓励支持和监督管理并重,持续推进依法行善、依法治善。指导督促慈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严守公益初心和非营利底线。

突出重点: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彰显担当

  五年来,慈善事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不仅聚力保障民生,更在推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中积极有为。

  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慈善力量积极作为。今年5月13日,浙江省宁波市成立低收入农户共富慈善基金,构建社会力量助力共富的长效机制。这是浙江省众多“共富基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国各地以共富慈善基金为代表的慈善力量扛起推进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关注困难群众的疾苦安危,为开展多样化的慈善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

  推动乡村振兴的路上,慈善力量不断作为。2023年4月12日至14日,重庆市慈善总会(现已更名为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举办“乡村振兴·重庆专场”公益活动。在短短3天时间内,723万人次参与,募集资金3.32亿元。多年来,各地以慈善为抓手,着力发挥慈善组织的专业优势和资金优势,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等领域实施一系列慈善项目,培训乡村本土人才,汇聚乡村振兴的慈善动能。

  应对大灾大难的路上,慈善力量从不缺席。2020年,广大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为疫情防控累计捐赠资金396.27亿元,物资10.97亿件;在四川、甘肃、青海、新疆抗震救灾,河南、湖南以及东北、华北、黄淮、华南等区域防汛抗洪救灾中,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慈善组织等各方力量在政府统筹下迅速有序行动,书写了一个个温暖的慈善故事。

善意潮涌:以文化为内核涵养向善风尚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小社九助”服务品牌创新开展“助老、助小、助困、助农、助残、助家、助和、助美、助善”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广东省广州市,176个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依托慈善组织成立了821个社区慈善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把“惠民情怀”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

  如今,新时代慈善文化逐步深入人心。为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激发社会正能量,五年来,民政部组织开展了两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牵头主办了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和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互联网公益慈善论坛,支持建设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份设立了省级慈善奖。2023年,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上海、福建、河南、湖北、云南等9个省份开展了首届慈善奖评选或表彰工作。浙江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慈善奖全覆盖。

  每年“中华慈善日”,民政部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宣传普及慈善法,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引导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慈善北京”“善行八闽”“乐善辽宁”等已经成为公益慈善领域的亮丽名片。全国人大慈善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87%的受访者为慈善事业捐赠过现金或者实物,人人行善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新时代新征程,慈善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向上向善的力量滚滚汇聚。心有所信,方能远行。秉为民初心出发,扬改革之帆启航,慈善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责编:史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