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至24日,中共浙江省委原副秘书长、省直机关工委原书记、省慈善联合总会副会长施利民带队赴缙云调研慈善工作,丽水市、缙云县慈善总会相关领导陪同。
聚焦“舌尖养老”:老年食堂里的民生温度
4月23日下午,施利民一行来到大洋镇实地考察了基层慈善工作,重点调研大洋镇乡村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大洋镇是偏远山区乡镇,截至2024年底,全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354人,占总人口的20.15%,老龄化问题突出。面对养老服务需求激增,大洋镇慈善分会以“老年食堂”为突破口,创新探索出“政府主导+慈善助力+村民参与”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实惠的就餐服务,让老年食堂成为暖心阵地。
在后村村老年食堂,热气腾腾的餐食氤氲着幸福气息。“在这里吃饭既方便又卫生,饭菜的味道也很好。” 老人们围桌而坐,一边品尝着热腾腾的饭菜,一边唠着家常,其乐融融。在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中享受“舌尖上的陪伴”。
在石亭村,了解到70岁以上109位老人中,50余人通过乡贤捐赠实现暖心就餐,“乡贤反哺”机制激活了养老服务体系。
施利民与老人们亲切交流,耐心询问他们的用餐感受和需求建议,并走进后厨检查卫生设施,点赞“乡贤+慈善”模式:“以乡情为纽带,既解民生之忧,更聚振兴之力,这是乡村慈善的生动实践。”
施利民一行还考察了括苍雄关水口公园、红盐驿站等慈善文化阵地。他充分肯定了大洋镇慈善分会的创新工作和“慈善空间+公益运营”的新型载体,并鼓励进一步优化服务,整合慈善资源,持续提升老年暖心食堂的服务质量。
延伸“社区阵地”:暖心之家打造慈善综合体
“这些剪纸真精美!您学了多久?”4月24日上午在五云街道北门社区暖心之家,施利民接过王大妈递来的剪纸仔细端详。
社区整合“餐吧、超市、空间、书屋、驿站、印象”六大功能,提供助餐、托育、健康管理等12项公益服务,日均服务居民200余人次。施利民在了解了暖心之家的运行情况后感慨道:“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样的社区阵地真正成为居民的‘幸福加油站’。”
探路“产业增收”:农业产业担当慈善桥梁
在东方镇马石桥村,浙江悦丰粮油有限公司的“公益+产业+服务”模式引发关注。这家占地3000平方米、拥有千亩油菜基地的企业,以“菜籽·油银行”为载体,通过“订单农业+农事服务中心+农户”三级联动,为周边弱劳动力农户提供“代收、代榨、代储、代卖”全链条服务,农户可选择兑换菜油或市场价售粮。
施利民一行先后参观了菜干培训中心、研学基地等三产融合项目,了解其吸纳低收入农户灵活就业的实践,不仅激活农村闲置劳动力,更将部分收益反哺村庄公益事业。施利民指出:“农业产业与慈善事业天然契合,要立足乡土资源,创新‘产业造血+公益反哺’机制。”
施利民对缙云慈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新时代,慈善组织需找准“主动担当、精准滴灌、创新赋能”三个定位,通过机制创新激活社会资源,让慈善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