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和了解台湾地区慈善组织和义工发展现状,推动我省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省慈善总会组织了由省民政厅副巡视员、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李刚带队,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部分处室负责人和市、县慈善总会部门领导共14人,组成浙江慈善事业联合考察团,于2015年1月20日—26日对台湾有历史、有特色、有影响的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进行考察,了解了台湾地区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和义工事业的历史及现状,并收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在考察途中,考察团边参访座谈、边讨论研究,收获颇丰。
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让考察团的每一位团员都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异域风情,这里属于亚热带与热带两种气候的交汇处,常年气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因此,即使是在冬季仍然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给我们感受到一丝春天的气息。
抵台当天,我们首先考察了位于台湾省台北市中山北路上的私立圣安娜之家,她隶属于财团法人天主教白永恩神父社会福利基金会,由荷兰籍神父白永恩于1972年在台北创立,主要收养患有唐氏综合症的智障人士,对他们进行安养照顾与早疗教育。
在当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当我们走进这座由红色砖墙构成的教堂式建筑,发现这是一家整洁、明亮的现代化福利安养机构。在简单的介绍后,李刚副会长代表考察团向圣安娜之家赠送了精心准备的各种食品,考察团全体人员与部分休养的唐氏综合症智障人士、护理人员合影留念。随后,考察团一行在会议室观看了圣安娜之家的介绍视频并与这里的负责老师亲切交流,从她口中我们了解到,圣安娜之家目前服务对象37人,团队由社区、护理、医生、志工、教保等组成,除台北市政府每年资助30%的经费外,圣安娜之家的运营资金绝大多数来自社会捐助。成立40多年来,已有近千名患者受益,是台湾地区最负盛名的智障孤儿院之一。
1月21日,根据行程的安排,考察团一行来到台湾省青年发展署北基金青年志工中心。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家专业青年志工服务机构,主要针对12-30岁青年志工开展基础训练和教育,举办优秀志工团队竞赛,表彰杰出青年志工。这类青年志工中心在台湾共有16家,分布在全台的各主要市县,对指导和培训青年志工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座谈期间,该中心的青年志工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区域和平志工团”开展活动的情况,这是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义工组织,以18-28岁的青年学生为主,几年来通过组织“绿色微革命——环保心体验”、“生态体验营”、“环境绿侦探——公民服务学习营”等课程和活动,向公众宣传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为台湾的环保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月22日,考察团一行来到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慈善公益机构——慈济公德会参访。首先,我们参访的是位于台北市的慈济环保教育站,这是佛教慈济基金会设立的环保垃圾分拣中心,每天有几十位环保志工在这里对废纸、塑料瓶、五金、旧家电进行分类处理,在该中心的负责人带领下,我们看到这些志工大都是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他们默默的在一旁工作,有的将塑料瓶按大小进行分类,有的将废纸和废旧报纸书籍进行分拣,工作场面井然有序。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像这样的环保站超过5600个,遍布台湾各乡镇社区,有6万多人持续投入环保工作,参与做环保的志工超过20多万人。在这里还有一家慈善超市,里面的商品从衣服、电子产品到日用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营业人员告诉我们,通过回收整理的商品实现了二次销售,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通过慈济志工将环保回收基金保证了大爱电视台四分之一的经费来源。
接着我们慈济人文志业中心,它隶属于佛教慈济基金会,是大爱电视台和大爱杂志社的办公所在地。走进这里,让我们感到一种肃穆、凝重的气氛,在接待人员的指引下,我们观看了介绍慈济会的专题片,从片中了解到,除总部设在花莲县的佛教慈济基金会本部外,全台湾还有包括慈济医院、慈济中学、慈济大学、志业园区等16个分支机构。其创始人证严法师倡导佛教要入世,“菩萨人间化,人间菩萨化”。最初,慈济功德会由30位家庭主妇每人每天省下5角钱,6位同修弟子每人每天增产1双婴儿鞋,一点点地开始济助贫困。同时,证严法师及其弟子终生不受供奉,以劳作维持生活,募集的善款全部用于慈善事业。这种劝募方式被公众广泛接受,40多年来,慈济基金会成长为台湾最大的公益慈善机构,每年募集的资金将近200亿新台币,用于医疗、教育和灾难救助。在台湾灾害救助中,如1999年的“921地震”,慈济基金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今,慈济基金会已经走出台湾、面向世界,建立50多家境外分支机构,在东南亚海啸的捐款、非洲赈灾,以及对2008年大陆的汶川大地震,慈济基金会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通过几天来,对台湾慈善公益机构的走访和了解,我们发现台湾的经验是靠民间力量来发展社会服务事业。我们的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社会服务的发展光靠政府是不行的,过去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次台湾之行,使我们深切认识到,要真正推动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格局,除了要构建精简高效的责任政府,更要大力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通过它们来反映整合和协商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从而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访台期间,台方座谈人士、陪同人员对慈善公益的有关情况津津乐道、熟悉异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慈善公益理念已深入台湾社会。慈济会创办的“大爱”电视节目24小时播出,传播慈善理念,报道各地慈善公益信息。而大陆社会各界对慈善公益的认识和参与度虽然也在不断深化,但总体上所占人口的比例依然较少。民众能够了解和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机会、渠道和方式还远远不够。想要改变当下的这种状况,必须加强慈善理念的宣传,探索慈善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使慈善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推动“慈善生活化”。
此外,台湾发展志工事业的经验也给我们以启示,义工服务事业是推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内容,这需要规范健全的法规政策环境和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明确义工服务的规范和奖励机制。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的义工要加强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加强专业培训,充分发挥各类义工的作用。同时,各类义工组织也要从自身入手,加强能力训练,拓展服务范围,提高专业水平。